探访美国创客空间之Noisebridge:无为而治的黑客俱乐部

探访美国创客空间之Noisebridge:无为而治的黑客俱乐部

  半年前采访“创客教父”Mitch Altman时,他向我介绍了自己参与创办的Noisebridge,并称尽管自己走遍世界各地的创客空间,但Noisebridge是他的最爱。我也久闻Noisebridge的大名,Mitch的描绘更是激发了我的好奇心;于是,第一次来到旧金山,我便前往Noisebridge一探究竟。0

  和TechShop不同,Noisebridge是个开放的场所:你无需缴纳会员费或报名课程就可以直接进入其中,甚至直接开始工作。不过,要想更好地了解它,提前做一些准备还是很有必要的。与许多创客空间在官网上用华丽的页面展示场地和作品不同,Noisebridge的官网是一个标准的Wiki页面,朴实而丰富,在上面几乎可以找到任何你需要的信息,比如它的起源、宗旨、日常的课程与活动安排,以及如何到达Noisebridge。

  说起来,如果不看这个官网,想找到Noisebridge还真不容易。它位于旧金山南北向的干道Mission Street上,楼下是临街的店铺,只留下一道狭小而不起眼的铁门作为入口;我虽然看过官网上的图片,但第一次还是走过了,在附近绕了好一会儿才找到这扇铁门。

“五脏俱全”的杂乱屋子

  Noisebridge不算大,只有一层楼,总面积与两个教室相当,却可谓“五脏俱全”——你所能想象到的一家创客空间里该有的东西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比如各种切割、焊接工具、3D打印机、电脑、桌上足球、自动售货机、小厨房。与TechShop整洁的工厂车间风格相比,Noisebridge显得陈旧、杂乱,还多少有些古怪,更符合我心目中“Hackerspace”的定位。

Noisebridge (7)

Noisebridge (8)

  环顾Noisebridge,首先会被墙上的张贴物所吸引:精美的风景照、后现代风格的画以及各式各样的使用说明、告示、创客活动海报等被散乱地挂在不同的墙面上;甚至,废旧的电路板也被挂在了墙上。此外,在这里还能看见一张全美国的创客地图。

Noisebridge (4)

Noisebridge (5)

  在正对门口的“南墙”(South Wall)前堆放着许多废旧的电脑,有台式机机箱和显示屏,也有笔记本;有些还算完好可用,有些则被拆得支离破碎。旁边还可以看到一些废旧的音乐器材,例如功放、电子琴键盘等。

Noisebridge (1)

  几个书架位于屋子正中央,摆放的书籍大多是关于工业制造、设计和编程的,但也不乏知名IT人物的传记和IT企业的故事。

Noisebridge (2)

  在大屋的一侧有几个单独的小房间,其中一个是被命名为“Dirty Room”(肮脏的屋子)的车间,里面杂乱地摆放着各种机器和工具,当然房间的面积和工具的数量都远不如TechShop。

Noisebridge (3)

  另外两间屋子被布置成了教室的摸样。Noisebridge同样开设课程,内容涵盖从传统制造和3D打印到编程、设计等创客相关的多个领域。但与TechShop不同,Noisebridge的课程以免费为主,听课者无需报名便可以直接前来上课。课程通常安排在晚上或周末,具体信息在Wiki页面中可以看到。

  Mitch近年来忙于周游世界,可谓是神龙见首不见尾,我在Noisebridge没有见到他本人。不过这里的创客们都知道他的大名,在屋内也可以看到一些关于他的东西,比如他照片,还有他发明的TV-B-Gone。

Noisebridge (9)

“规则就是没有规则”

  Noisebridge的独特不仅表现在装饰风格和内部陈设上,也表现在其管理和运作方式上。维基百科的基本原则之一是“不要成为一个使人厌烦的人”(Don’t be a dick),Noisebridge借鉴了这一条原则,但采用了更积极的说法,即“相互保持友好”(Be excellent to each other)。

  探访Noisebridge是在一个周四的晚上,从走进屋内那一刻,我就感受到了这种友善而开放的态度。当时大约有二十人在场,每个人都在做着自己的事情,但碰到我都会打招呼或是点头微笑,有的创客还会问我是否需要帮助。

  身为Noisebridge全职会员的Monad向我介绍了这里的一些情况。他说自己从四年前开始每周都会有两三天来这里做事情,“我家就住在这附近”。不过他没有告诉我自己做了哪些项目。

  他首先叮嘱我不要随便拍照:“拍这里的物体没问题,但有些人可能不愿意被拍,如果要拍照最好先征求他们同意。”随后他告诉我,Noisebridge是免费开放、随意进出的,任何人都可以在不影响他人的前提下使用这里的工具,随意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尽管如此,经过这些年的探索,Noisebridge还是建立了一些规则。

  具体是什么呢?

  “规则就是没有规则!”看到我有些吃惊的表情,Monad大笑。他告诉我,Wiki上有一些规定,但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大多十分灵活。“在Noisebridge,每个人都是管理者;当然,只要不出现问题,这里其实是没有什么管理的。”

  “那么出了问题呢?”

  “假如有人冒犯到了你,哪怕你是第一天来,你都可以要求他离开。”他说类似的纠纷时有发生,每当这种时候,像他这样的会员就会出面解决问题。

根据官网上的解释,Noisebridge的全职会员“意味着负责维持、改善和管理Noisebridge;作为一个全职会员,你不仅来此做黑客或是学习,你要积极地去改善你周遭的环境,帮助处理问题,并让这个社区比如今更好”。当然,想成会全职会员要经过复杂的申请流程,包括要得到至少两位现任会员的推荐。

来自硅谷的黑客

  在进门右手边的大桌上,我遇到了正在主持一场小范围的黑客聚会的Ruben。他告诉我,这里所谓的黑客并不是指那些恶意攻击的系统破坏者,他们中的很多人其实就是硅谷公司的程序员;他自己以前也在一家软件公司工作,目前则暂时待业。这样的聚会每周两次,他只要有空都会到场参加。

  “你们是在一起做什么项目吗?”我问他。

  “没有具体的项目,我们通常是在一起交流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有些东西自己不会的,可以向其他人请教,大家互相帮助。”

在得知我来自中国后,Ruben表示自己对中国很感兴趣,并好奇地问起了我中国的科技和制造业生态,尤其是北京、上海和深圳的区别。我离开时,他要了我的邮箱,并给我发了一封简短的邮件:“你下一次看到我的邮件,我将会在中国。”

  如同Mitch Altman所说,Noisebridge是一个崇尚开放、自由、互助的创客空间;我在这里所看到的场景和他描绘的如出一辙。它就是一个无为而治的黑客俱乐部,乱糟糟的表面下却能按照类似开源社区的组织方式保持着井井有条地运作;也许这里很难走出知名的创业团队,但要想体验原汁原味的创客文化,Noisebridge是一个不可不去的地方。

Tags: , , ,